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將年長女同志的生命故事納入亞洲酷兒的歷史研究
收錄五篇人物專訪,三篇學術論文
田野研究長達八年
橫跨香港、台北及新加坡
全店,訂單滿$300-順豐免運費
全店,訂單滿$1000-即日速遞免運費
全店,澳門訂單滿$400-免運費
全店,台灣訂單滿$1000-免運費
全店,訂單滿$1800-特急4小時速遞免運費
商品存貨不足,未能加入購物車
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
{{'products.quick_cart.out_of_number_hint'| translate}}
{{'product.preorder_limit.hint'| translate}}
每筆訂單限購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件
現庫存只剩下 {{ quantityOfStock }} 件
生於1930年代末至1950年代末的香港女性,她們是如何定義愛情和親密關係?她跳了一場十七年的三人探戈,TA發誓下一世要做Gay Man,她戀愛無數但至今依然獨居,她在五十歲遇上真愛,也有另一個她在五十歲因宗教走入衣櫃。
來到今天,她們已經迎來銀髮之齡。
本書結合動人的生命故事書寫與同志研究視野,帶領讀者理解亞洲的年長酷兒女性。她們在特定的歷史情境和文化影響下,如何以堅強、獨立之姿,跨越性別角色的疆界,探索及實踐同性情慾。
「我現在將當年發生的事情講出來,並不代表當年我會將自己的事情周圍跟人講。」阿安說。
「我現在依然鍾意去蒲,不過揸住枝拐杖就唔係好蒲到。」阿寶說:「那種開心好短暫,但是我享受。這個才是我的世界,即使這個世界可能好寂寞。」
「假如可以有一個同志村,大家speak the same language,就一定是最完美。」洋洋說。
1990年代,香港早已是「浮麗和亢奮的天下」,也是我這一輩剛出生、漸成長的時期。
那個年代,也正正是我們的母親綻放青春之時。
在更早之前,可能是1970年代,甚或至1950年代,女同志的情慾和記憶已經散落在城市各處。空間雖然隱蔽,卻是她們專屬:新蒲崗麗宮戲院、上環Disco Disco、女性專讀的夜校,還有上演任白戲寶的戲棚或劇院。
生於1990年後,我們也擁有我們的空間: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和馬路、八大校園、西九文化區、位於觀塘工廈和九龍的性別團體等⋯⋯在這一代的空間,性及情慾自由流動;在這一代的空間,同志毋須隱藏──我們的時代是流動和開放的嘉年華(儘管2020年後由繁華走向零落)。
我們的時代充滿想像和多元性別/性向的可能,而這個想像總被書中「遺囑」二字喚醒(全書出現十三次)。年長女同志比起我們更接近死亡,無可避免地要承受着身體退化來描繪未來的空間。作為年輕女同志,隨年月而去,戀愛、出櫃、承認/肯定性別身份已成人生經歷,我們的未來會是怎樣?
未知,但有一點共通的是我們和年長女同志一樣,都會留着在家裡與戀人相擁共度的回憶,以及每一首寫給愛人的詩。衷心推介《同聲同氣:香港年長女同志口述史》給「我哋」社群和所有人。
──Mx Erica/Erics,一坪半性別空間
身份認同為女同志並不是同性行為的先決條件。這些愛女人的女人們如何經歷是一種緣份。她們的人生像一部電影,如電影般演繹呈現,順暢不卡關,不看到最後無法體會其精彩絕倫。
──同平安,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
五個愛情故事,三篇學術文章,編織出香港年長女同志的生命故事。讓我們得知他們在愛情路上的尋尋覓覓,對性/別身份的認同與掙扎,和家人錯綜複雜的關係,以及面對年華老去的體會與安排。《同聲同氣》是一本難能可貴的書,填補香港年長女同志歷史的一片空白。
論文一︰關於渴望與等待:以亞際取徑探討年長女同志與雙性戀女性的愛與親密關係
故事三︰The GAYLINK:下一世,我要做Gay Man
論文二︰都市密度中的日常情慾:香港年長女同志與雙性戀女性民族誌